詩仙酒仙本是一家 - 第一話

酒離開了文學,就像少了靈魂一樣。以專有名詞而言,不過就是「乙醇」而已。不會有生命、不會有溫度,也不會有任何浪漫或聯想。這一篇姑且以中國文學做主角,讓日本酒來擔任配角。我們聊聊日本酒當中形形色色,具有詩意、或者禪意的酒造名或酒名。

華人市場在日本酒的海外行銷上,獨樹一格,有別於其他非漢字文化圈的市場。作者個人經驗裡,漢字文化圈消費者對於「大」字、「純」字情有獨鍾,甚至有人非「大」非「純」不喝。但對那些非漢字文化圈的消費者來說,不論是「Jun」、或者是「Dai」,都只是一個遙遠的、無意義的東方發音而已,不具備任何等級上的意義。

畢竟各個日本酒的酒造或銘柄的命名,仍是壓倒性地以漢字為主體。有些令華人印象深刻的酒名,自然讓人好記許多。也有些漢字酒名甚至連日本人自己都讀來吃力。但漢字畢竟是華人的母語,每個個別的字詞早就有我們認知的既定蘊涵或感知,讀來如此理所當然。但是當接觸到日文漢字的組合方式、運用場合甚至意涵,一旦與我們既有的認知不同、甚至相衝突的時候,便覺得格外有趣、甚至印象深刻。

例如「人間蒸發」就是個常見的例子。日文漢字的「人間」,不像華文指的是「人世間」、「世上」之類的意涵,它指的就是「人」而已。「蒸發」二字則沒有太大差異。日文「人間蒸發」說的也就只是人不見了、消失了。硬把它當成華文理解之後,反而變成「()人世間蒸發不見」了。日文原意中也許本來只是平鋪直敘,沒有如此意涵;倒是華人覺得有趣,硬套之後,賦予了許多日文漢字原意所沒有的想像。

先舉個例子,看看酒在中國文學故事裡畫龍點睛。

很多男生都讀過三國演義。其中第五回在進入主題「三英戰呂布」之前,就很巧妙地以酒的溫度,來襯托出關羽的武勇。

操教釃熱酒一盃,與關公飲了上馬。關公曰:「酒且斟下,某去便來。」出帳提刀,飛身上馬。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,喊聲大舉,如天摧地塌,岳撼山崩,眾皆失驚。正欲探聽,鸞鈴響處,馬到中軍,雲長提華雄之頭,擲於地上,其酒當溫。後人有詩讚之曰:

威鎮乾坤第一功,轅門畫鼓響鼕鼕。

雲長停盞施英勇,酒當溫時斬華雄。

推算在這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,應是發生在正月天寒地凍之時。光靠這一盅酒的溫度變化,就說明了一切不過是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!短短的一段敘述,把關羽的武藝及當下的緊張氣氛,徹底表達出來。當然,三國演義與正史相差甚遠,華雄其實也不是關羽斬的。但在這裡,酒溫成了時間軸的關鍵字。

待續...


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