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仙酒仙本是一家 - 第二話


日本酒業界中,有一家位島根縣松江市的酒造,甚至就直接取名叫「李白酒造」。旗下商品很多索性借用李白的詩詞做為酒名,像是大吟釀就有「月下獨酌」「兩人對酌」等;甚至直接在酒標設計時,就以李白的詩做為襯底。

「李白酒造」在明治時期創業的時候,原名「田中酒造」。後來上世紀二○年代一位同為島根出身的首相若櫬禮次郎,期待「田中酒造」未來在日本酒界的地位,也能做到如同李白在詩界的地位一般。揮毫「李白」二字寄贈,後來酒造直接更名為「李白」。

而李白的《月下獨酌》,就是在日本酒造業中被廣泛運用的經典作品。

《月下獨酌》共有四首,每篇都是經典。第一首的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」應該每個人都能朗朗上口。在此就以第二首為例:

天若不愛酒,酒星不在天。

地若不愛酒,地應無酒泉。

天地既愛酒,愛酒不愧天。

已聞清比聖,復道濁如賢。

賢聖既已飲,何必求神仙。

三杯通大道,一鬥合自然。

但得酒中趣,勿為醒者傳。

不知李白揮筆時是醉是醒,邏輯論證怎麼能如此縝密。起首就先指向天和地,先從喝酒這件事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入手。天地不只都愛酒,還有實例佐證,所以我愛酒喝酒更是天經地義。而且原來當時的酒已有清濁之分「清比聖、濁如賢」!既然我都將『聖、賢』都喝下肚了,還有甚麼要去求神仙的嗎!最後三杯佳釀下肚,經過肚裡一融合,一法通就能萬法通;喝酒的樂趣與門道,只有真正喝下肚才知道。喝酒的感覺只有自己曉得,也懶得跟那些自以為清醒的人多說些甚麼了。

這首詩不只在喝酒的意境上表達非常傳神,連同喝酒的合理正當性都有完整的舖陳,可謂是把飲酒的邏輯表述到淋漓盡致的一首好詩。生在今日,可能李白也不過是嘴砲達人罷了。

有趣的是,日本史觀裡的中國,大抵到漢、唐,頂多到宋為止。這段時間的中國文化、文學等方方面面,是受到日本仰慕的。日本酒銘柄借用的漢詞,基本上沒有宋代之後的產物或典故。最頻繁出現的是唐詩;而唐詩中又以李白的作品最多。我們且按照原文的出現時代排序,一起看看下面幾個例子。


 上善如水 白瀧酒造 新潟縣

《老子道德經》第八章若水篇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」

意喻「水」會跟隨容器、場景的不同而調整自己的身段、型態。看得到、摸得著,卻又握不住;看似極軟,滴水卻能穿石。「水」並不會主張自己、想當主角,去跟外界抗爭,只是調整自己的身段,迎合當下的情境。所以,老子認為「水」是一個至善的東西、是一個至善的生活哲學。

白瀧酒造的上代社長藉由這個名稱,表現出他們認為的好酒,不需要你沐浴更衣後才來品酒,酒應該是很稱職的扮演好一個配角的角色。去配當下的餐,去配當下的環境,去配當下的氛圍,帶動當下的氣氛。要能夠一杯接著一杯,不知不覺毫無負擔地一直喝下去,這才是他們認為的好酒,所以藉《老子道德經》上善若水的概念,表述自家酒造的意涵。而酒質也的確如此,成為華人市場中的不敗長青樹。

待續...

0 留言